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4日 发布人:《电解水技术频道》 裴洛伟
人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来自“中国疾控动态”官微
次氯酸属于含氯消毒剂。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截至2020年1月7日21时,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20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
截至1月26日22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71例,现有重症病例324例。累计死亡病例5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9例。现有疑似病例2692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佩戴口罩和做好消毒工作,次氯酸作为新型含氯消毒剂的一种,能够灭活人冠状病毒,下文针对酸性电解水/次氯酸水(主要成分都是次氯酸)的特点与使用方法做以介绍。
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在有隔膜或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氯化钠和(或)盐酸水溶液,生成的以次氯酸为主要杀菌成分的酸性水溶液(pH<7)。其中,酸性氧化电位水(强酸性电解水)pH为2.0~3.0,微酸性电解水pH为5.0~6.5。
Fig 1 强酸性电解水的生成原理(两室型)
Fig 2 微酸性电解水的生成原理(一室型)
次氯酸消毒剂 disinfectant with hypochlorous acid
消毒原液中含有稳定的次氯酸的消毒剂。
Fig 3 人体内次氯酸的产生机理
在生物学系统中,次氯酸(HClO)是中性粒细胞来源的髓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下氯离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h的孵育时间内,10万个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以产生约2×10-7mol的次氯酸。
次氯酸对病毒有较好的灭活作用。有研究表明使用250mg/L的次氯酸对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用10min,可以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效灭活。
此外,有试验表明次氯酸在冲洗和气化的条件下均能对病毒产生有效的杀灭作用。Kim H 等学者的试验选用人甲型流感病毒作为试验对象,室温下使用3.5 mg /L 次氯酸处理30s,试验结果显示人甲型流感病毒的杀灭对数值为3.2病毒( H7N1) 的灭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无有机物的条件下,无论直接喷雾或间接喷雾的形式,次氯酸均可将病毒滴度降低。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次氯酸失去了杀病毒活性。
Hughson AG 等的试验结果表明HClO可以阻断朊病毒和其他淀粉样蛋白的自增殖活性这些试验结果均提示了次氯酸对病毒的有效杀灭作用。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所使用的次氯酸消毒药械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相关规定,按照消毒产品管理的消毒药械需有有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备案,并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未按消毒产品管理的药械其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
洗手消毒:采用60ppm的酸性电解水或次氯酸水流动冲洗1min,手部污垢较多时,应先清洗干净,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建议采用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充分搓洗。
物表消毒:清洗干净后,采用60ppm以上的酸性电解水或次氯酸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作用3min-5min,或反复擦洗消毒5min。
经常接触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窗把手、台面、桌椅、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每天消毒2~3次;
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可每天消毒1次。
空气消毒:采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法,使用60ppm以上的酸性电解水或次氯酸水进行持续喷雾,喷雾量要大于10mL/m3。
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需保持开窗自然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以上;
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可使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
地面消毒:地面清洁干净后,用60ppm以上的酸性电解水/次氯酸水消毒过的拖布擦拭地面1次-2次(应朝同一方向擦拭);
织物消毒:清洗干净后,用60ppm以上的酸性电解水/次氯酸水流动浸泡消毒3min~5min。
餐饮具、熟食盛具:餐茶具和熟食盛具的消毒应先进行清洁后,再使用60ppm以上的酸性电解水/次氯酸水流动冲洗浸泡10min。
日本北里大学的小宫山宽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酸性电解水的安全性进行了比较详细报道。
(1)急性口服毒性:以50ml/kg体重的酸性电解水对小鼠口服用药未见毒性症状,属实际无毒。
(2)皮肤一次刺激和皮肤累积刺激性:对家兔皮肤上的伤口1日1次连续5日滴下未见伤口发生变化,以老鼠的足部为对象进行1日30次(一次浸泡15或30s)的反复用药试验(3个月),对皮肤的变化进行血液学,生物化学,病理组织学方面的观察,未见老鼠皮肤及全身有异状。
(3)急性眼刺激性:滴下酸性电解水72h后观察,家兔角膜、虹膜、结膜等未见变化。
(4)皮肤增大反应:在土拨鼠皮内1周3次注入酸性电解水后观察,未见皮肤发生(浮肿、红斑)变化。
(5)口腔黏膜刺激性:用酸性电解水以流水方式作用田鼠颊囊30min后,经肉眼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未见变化。
FDA认定:次氯酸作为一种液体抗菌剂,可用在肉类或家禽类的生产加工过程;已加工或预制肉类和家禽、鱼类和海鲜、水果和蔬菜以及鸡蛋的清洗。
EPA认定:次氯酸可用于公共饮食场所的食品接触面、乳制品加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和用具。使用时,溶液中所有次氯酸化学品的最终使用浓度不得超过200ppm。
2002年10月,美国CDC将酸性电解水认定为一种高水平的消毒剂。
2002年,日本颁布了用于食品加工工业、餐饮及瓜果蔬菜消毒的标准《食品添加物用酸性电解水使用手册》,将酸性电解水的应用领域扩大到餐饮业和食品加工工业。
2002年我国卫生部将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应用列入了《消毒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内镜的消毒、洗手消毒、皮肤粘膜和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等。
2009年,写入卫生部行业标准《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用于指导复用医疗器械的再处理。
2011年,《GB28234-2011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公告实施,确定其可以用于医疗器械和用品消毒、手与皮肤粘膜消毒、餐饮具及果蔬消毒等领域;2018年,在该标准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微酸性电解水,除了以上应用之外,还将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应用写入其中。
2018年9月17日,《GB/T 36758-2018 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指出: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一般含氯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的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疗废物、食饮具、织物和水等的消毒,也适用于疫源地各种污染物的处理,不宜用于室内空气、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注:一般物品表面指日常用品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楼梯扶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儿童玩具等表面。
参考文献: